芭芭拉·利斯科夫(生于1939年11月7日為芭芭拉簡休伯曼)是美國計算機科學家,并在其工程的福特教授工程學院的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她是美國最早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的女性之一,并且是圖靈獎的獲得者,她發展了Liskov替代原理。

利斯科夫是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還是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以及計算機科學協會(ACM)的會員。在2002年,她被公認為是麻省理工學院最杰出的女教師之一,并且在美國科學界排名前50位的教職員中在2002年,《發現》雜志將利斯科夫評為科學界50位最重要的女性之一。
2004年,芭芭拉·里斯科夫(Barbara Liskov)因“對編程語言,編程方法和分布式系統的根本貢獻”而獲得了約翰·馮·諾伊曼(John von Neumann)勛章。2005年11月19日,Barbara Liskov和Donald E. Knuth被授予ETH榮譽博士學位。Liskov和Knuth在ETH蘇黎世杰出座談會系列中也有報道。2018年,她被授予名譽博士的大學Politécnica馬德里。
Liskov 于2009年3月獲得ACM 頒發的2008年圖靈獎,這是因為她在編程語言和軟件方法設計方面的工作導致了面向對象編程的發展。具體來說,利斯科夫開發了兩種編程語言:1970年代的CLU和1980年代的Argus。ACM引用了她對“編程語言和系統設計,特別是與數據抽象,容錯和分布式計算有關”的實踐和理論基礎的貢獻。2012年,她被選入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里氏生于1939年11月7日在洛杉磯,加利福尼亞,長子簡(姓Dickhoff)和摩西休伯曼的四個孩子。1961年,她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了物理學學士學位的數學學士學位。在她的課堂上,她還有一個女同學,其余的都是男同學。畢業后,她申請了伯克利和普林斯頓的研究生數學課程。當時普林斯頓大學不接受數學上的女學生。她被伯克利大學錄取,但沒有學習,而是搬到波士頓,開始在Miter Corporation工作。在那里,她開始對計算機和編程感興趣。她在Mitre工作了一年,然后在哈佛從事編程工作,在那里從事語言翻譯。
然后,她決定重返學校,再次申請伯克利大學,也申請斯坦福大學和哈佛大學。1968年,她從斯坦福大學獲得學位后,成為美國第一批獲得計算機科學系博士學位的女性之一。在斯坦福大學,她與約翰·麥卡錫(John McCarthy)合作,并獲得了從事人工智能工作的支持。她的博士學位主題。論文是一個玩象棋殘局的計算機程序。